在美國頁岩油革命的帶動下,又值全球經濟成長緩慢,原本各界認為,國際原油市場應有充足的備用產能,但最近油價卻漲勢強勁,西德州中級(WTI)及布侖特(Brent)原油分別於8月28日上漲至每桶110及117美元,即便9月16日盤中分別回跌至106及109美元,仍屬高價。
敘利亞內戰固然是背後的一項影響因素,惟該國在國際原油市場的重要性及影響力極小,2012年平均日產油量僅21萬桶,占全球供給0.22%;而且,敘利亞不是重要的原油轉運國,亦沒有關鍵油管通過其中。既然如此,基於美國的軍事力量遠優於敘利亞,近日情勢也已略為和緩,為何最近油價漲勢居高不下?
有幾個原因:
首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原油供給量不斷下滑。美國能源署(EIA)於2013年5至9月,每月發布的2013年OPEC原油供給預測已連續五個月調降。其中,除敘利亞受內戰影響,供給下滑近10萬桶/日外,利比亞內戰的減幅更為驚人,2013年7、8月間因原油出口港罷工和武裝組織活動致產量劇降,相比於2012年6月,供給減少近42萬桶/日。
此外,8月國際能源總署(IEA)月報指出,9月起伊拉克煉油廠陸續進入歲修期,將造成其減產約50萬桶/日。再者,埃及政變後政局雖漸趨平穩,惟若衝突再度升高並危及蘇伊士運河停擺,將影響超過200萬桶/日原油往返紅海及地中海。
還有,今年以來奈及利亞因原油竊盜問題日趨嚴重,原油供給亦下滑,年初至7月縮減達15萬桶/日。
易言之,利比亞、伊拉克、埃及與奈及利亞問題對原油供給的影響力皆在敘利亞之上,敘利亞爭端不過是更加凸顯近期吃緊的原油供給問題。
其次,隨夏季用油旺季來臨,美國原油總庫存量大減。今年下半年以來,美國經濟穩健復甦,帶動原油消費量大幅提升。EIA資料顯示,自7月21日起美國原油總庫存量連續四周下滑,共計減少超過3,000萬桶,帶動WTI漲至109美元/桶。
另,根據最新公布的8月各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經濟表現相對美國疲弱的歐洲、中國,經濟逐漸好轉並優於市場預期。有鑒於長期以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需求增量來源,2005~2012年貢獻全球原油需求成長達73%,而美國及歐元區為全球原油需求第一及第二大地區,在預期經濟好轉下,EIA及OPEC等國際機構遂逐漸上修2013、2014年原油需求量。
第三,市場依然憂心若美國對敘利亞施行軍事干預,促使同為後者盟友且以什葉派(Shia)主政的伊朗、伊拉克反彈,並將俄羅斯、以色列捲入爭端引發中東地區陷入全面性的動盪,屆時已吃緊的國際原油供給將更為緊繃,油價勢必相應飆漲。
伊拉克、伊朗為目前全球唯二什葉派人口過半的國家,8月29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指揮官賈法里(M. A. Jafari)表示,若美國軍事干預敘利亞,伊朗將攻擊以色列作為報復。此外,近年來伊朗與西方國家針對核武問題爭論不休,敘利亞爭端的升溫可能使得該問題的談判進展再度遭到擱置。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及伊拉克原油產量共計達570萬桶/日,占全球供給達6.4%,屆時將對國際原油供給產生巨大影響。
展望未來,敘利亞爭端升溫是否牽動伊斯蘭教什葉及遜尼(Sunnite)兩大派教義衝突以及美俄政治勢力角力,將是爭端是否會擴大的關鍵。若爭端擴大,國際油價勢將遭受強烈衝擊,惟短期而言,各界似宜將焦點置於利比亞、伊拉克及奈及利亞原油減產所產生的影響。
(作者是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