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資策會的統計,至今年第二季為止,台灣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口已達 609萬。而這些人或是因為怕無聊,或是有資訊焦慮,在撥打和接聽電話以外, 幾乎隨時都低著頭,不是用what’s App、line傳簡訊,就是上Google查地圖或在 youtube看影片。
但這看似高頻率的上網行為,非要用8、900元的「吃到飽」行動上網費率嗎? 其實不一定,因為行動上網計算費用的關鍵,是資訊的傳輸量,而不是次數, 所以筆者這次就以大家常用的通訊軟體、常做的上網活動進行實測,並整理出 以下步驟,教大家計算資訊傳輸量的方式,並依自己的使用行為,選到最划算 的上網方案。
第一步、先了解各家電信業者的上網費率與傳輸量
從各家業者的上網方案來看,傳輸量方案都是用mb為單位。但你用行動網路把資料 傳出去或下載回來,
業者的計價單位是封包數或KB,所以要計算你用了多少傳 輸量,就要把你可使用的MB換算為KB或1封包
,而換算方式如下: 1MB=1024KB=1048576 byte=8192封包(1kb=1024byte=8封包) 舉例說明: ‧
中華電信150方案,可傳輸量60mb,因以封包數計價,故換算後為491520封 包數。
台哥大100型方案,可傳輸量15mb,是以kb計價,故換算後為15360kb。
小提醒: 由於台哥大以1kb為最小計價單位,當傳輸不滿1kb(1024byte)時,會以1kb計價 ;
中華及遠傳則是以1封包(128byte)為最小計價單位,不滿1封包時,會以一封 包計價,基本上,以封包計價會比kb計價划算。
檢視圖片
第二步、用手機上網會用到多少傳輸量?
透過手機上網查資料和看圖片,用到的傳輸量差很多,你如何知道哪一種是多 是少?
筆者就針對手機族最常做的12種上網活動,進行實際測量,每一種活動 都測量5次,以平均數據做記錄。 測試結果記錄如下
檢視圖片
註:此表為平均量測值.非絕對值.建議安裝手機app實際測量使用一個月情況為主
套用到三家電信商的費率x使用額度 (下表的看法是此額度用在單一個選項可使用多少次.非全部加總)
例如:中華mpro 50共81920封包…上表看youtube三分鐘要47360封包.所以81920只能看2次.查下表為2次
檢視圖片
Tips、不想傳輸量超額,怎麼辦?
可到apple app store或android google play,用「Data Usage」或「流量」的關鍵 字,搜尋到監看傳輸量的免費軟體
或許你認為你已經吃到飽不需安裝這個檢測.但其實有很多吃到飽的人是用不到1G甚多5g的額度的..安裝一個月讓自己能夠有點概念也不錯.若你是像我一樣超過10Gb在用的人..那只好認命繳吃到飽的費用.不過至少我測試過.不算白繳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