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健康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健康頭條新聞的相關分析與意見。 
Dog-Lovers' Tees.

Unleash yourself and shop our special collection of tees and accessories for you and your pooch.
From our sponsors
基因變異 巴金森氏症易上身
Dec 23rd 2013, 00:25

作者: 林宜慧╱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中國時報【林宜慧╱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發表最新研究發現,部分基因變異加上「曾喝地下水」、「習慣喝酒」、「男性」3項危險因子,提高罹患巴金森氏症風險;而且好發於50歲以前的早發型巴金森氏症,則與FBOX7基因變異有關。

巴金森氏症初期症狀如手抖、關節僵硬、動作遲緩等運動障礙症狀,常被誤認為是中風、五十肩、風濕性關節炎。

台灣約有3至5萬名巴金森氏症病患,據台大醫院統計,其中早發型患者占15%,發病主因包括遺傳及FBOX7基因變異。然而,全年齡巴金森氏症患者中,僅5%屬於遺傳型,另高達95%是沒有家族史的偶發型病人。

台大醫院研究團隊為巴金森氏症病因揭密。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吳瑞美表示,研究針對巴金森症患者與健康者各500名進行基因比對,發現部分基因變異加上環境因子交互作用,可能增加偶發型巴金森氏症的罹病風險。

她說明,研究證實FBOX7基因、GAK基因的變異會增加巴金森氏症罹患風險,另BST1基因變異雖未證實與巴金森氏症的關聯,但這些人若曾喝過地下水,罹患巴金森症的風險高出一般人1.6倍。

吳瑞美推測,這與水中重金屬物質有關。地下水中的錳、鐵、銅等重金屬物質,遇到代謝緩慢者,將累積沉澱在大腦,減少腦中多巴胺分泌,原本與一般人無異的基因多形性者,可能被重金屬物質誘發而患病。

除了地下水,吳瑞美也指出,歐美及國內研究都顯示,70歲男性的巴金森氏症發生率高出同齡女性1.5倍;天天習慣喝酒者罹病率也較高,如果有基因多形性的人同時有上述3項環境危險因子,罹病機會可能再提升。

台大醫院神經部醫師戴春暉提醒,巴金森氏症不只有動作障礙症狀,患者平均發病8年後,約2至4成有失智現象,應早期診斷、治療。吳瑞美說,根據該研究可望未來發展出基因篩檢工具,讓有基因變異的人提早確診,就能事先進行患病心理準備與人生規畫、預防失智,或接受進一步治療。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Media files:
uho_news_029449.jpg (image/jpeg)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ewhong 的頭像
    newhong

    2016韓國代購網 , 韓國代購化妝品 , 韓國代購批發 , 韓國代購教學---韓國代購/追加/寄貨

    newh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