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最近為日本帶來經濟榮景,但《經濟學人》分析師表示,安倍的大量印鈔、增加政府開支政策,只能帶來短期效應;若要拉抬衰退20年的日本經濟,有賴安倍第三波的結構性改革,安倍的考驗在於未來是否能夠確實推動改革,並減少與中國的緊張關係,以免扼殺經濟成長與對外貿易。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任不到5個月,股市上漲55%,國內消費帶動第二季經濟成長達3.5%,其國內的支持率高達70%。他的「安倍經濟學」運用通貨膨脹、提升政府開支,及其他經濟成長政策,力圖拉抬經濟衰退達20年之久的日本。
由於日本國內近期經濟表現良好,分析師預估,安倍的自民黨預計可在7月的國會中勝選,將可讓安倍進一步順利的通過法案。
但「安倍經濟學」的長期成效還有待觀察,分析師認為,印鈔所能帶來的效果有限,且債務總額高達GDP 240%的日本,無法持續負擔政府的大量開支。為永久改善日本經濟體質,安倍必須進行第三波結構性改革。
據報導,他已經成立5個委員會,針對「需求面」進行改革,並在2個月內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旨在開放受保護的國內產業。
外界擔心,安倍可能會像他在2007年第一次擔任首相時軟化下來。有傳言指出,若日本第二季經濟表現不如預期,安倍將會延緩2014-15年的增稅措施,促使日本的債務繼續擴張。外界也擔心,安倍政府將受產業界遊說,無法推動改革,讓國內農業、製藥公司及電信業者的競爭力無法提升。
分析師強調,安倍屬於日本少數派的保守陣營,安倍政府喊著「富國強兵」的政策口號,認為唯有如此才能面對崛起中的中國,並停止當美國的附庸國。分析師指出,「安倍經濟學」不只是一個經濟振興及財政寬鬆政策,更是一個國家安全政策。
國際社會擔心,安倍的外交政策恐怕過度強硬,他的軍事強化政策可能超出日本實際的國防需求。安倍已提出修改1947年美國制定的日本憲法,評論人士說,安倍的對外政策恐增加區域緊張,進而扼殺經濟成長及對外貿易。分析師則表示,日本的重點應擺在復甦經濟,而不是激起與中國的衝突。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