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健康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健康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健康頭條新聞的相關分析與意見。 
TypePad Has the Tools

Looking for a premiere blogging service? Start your blog today on TypePad.
From our sponsors
研究:細嚼慢嚥 更有飽足感
Jan 1st 2014, 05:52

台灣醒報 –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最新研究指出,吃東西細嚼慢嚥可增加飽足感,並減少熱量攝取。美國德州基督教大學發表於《營養及飲食學會期刊》的研究指出,避免用餐時間還沒到就餓了,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吃慢一點」;過去研究也顯示,延長咀嚼時間可減少食物攝取,且進食速率較快者,體重過重或肥胖的機率較高。

德州基督教大學研究人員要求受試者採用快、慢兩種不同速率用餐;在慢速進食的實驗中,受試者必須盡可能地放慢咀嚼速度,甚至每送入一口食物,就必須將餐具放下,等到完全咀嚼後,再吃下一口;快速進食則是盡全力在最短時間內把食物吞下肚,藉此比較受試者每次進食的速率、份量、頻率,以及間隔多少時間就想吃東西,同時詢問受試者進食一段時間後的飽足感。

實驗結果發現,細嚼慢嚥有助於降低熱量攝取。體重正常的受試者,若吃慢一點,平均每餐約少吃88大卡,過重及肥胖的受試者平均少吃55大卡。研究人員在餐後1小時詢問受試者的飽足感後發現,所有受試者都表示慢慢吃感覺上比較「慢餓」,且多數體重正常的受試者都指出,慢慢吃完一餐的當下就感覺比快吃更飽。

德州基督教大學人體運動學教授米娜莎表示,肥胖或過重的受試者,在實驗過程中吃東西都比較保守,所以無論進食速率快慢,都比體重正常者吃得少,以至於細嚼慢嚥所降低的熱量攝取,不如體重正常者明顯。

研究人員也發現,在慢速進食的狀況下,所有受試者都會喝下比較多的開水,米娜莎解釋,喝水多相對使得吃下的食物變少;另一方面,民眾慢慢吃的時候才會有「餘裕」意識到自己究竟吃了哪些食物,又吃下多少食物?或是自己到底吃飽了沒有?米娜莎也表示,咀嚼時間延長代表食物在口腔中停留較長的時間,也就是口腔部位周圍的神經會輸入較多的訊號,告訴大腦已吃下多少食物。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團隊曾在2011年統計後發現,進食速率較快者,普遍身體質量指數(BMI值)較高,顯示吃得快與肥胖相關。美國愛荷華大學團隊日前則發表研究指出,若將每一口咀嚼次數提高為平時習慣的2倍,因吃東西的時間延長,大腦有充分的時間感應到「吃飽了」,因此攝取的食物分量會較平時減少15%。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Media files:
28338.jpg (image/jpeg)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ewhong 的頭像
    newhong

    2016韓國代購網 , 韓國代購化妝品 , 韓國代購批發 , 韓國代購教學---韓國代購/追加/寄貨

    newh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