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圖片 |
《心經密意》本書闡釋心經之密意,亦闡明心經與解脫道之關係,心經與佛菩提道之關係,心經與祖師公案之關係。讀者藉由此書之詳細研讀,配合正確之參禪法門,則易於親證如來藏而進入禪宗明心之開悟境界,亦得因此而進入佛菩提之不可思議智慧境界。 |
「真心清淨,不觀自在。倒駕慈航,常觀世音。」
檢視圖片
這時,當如是建議網友您若能深深了解此經-第八識-如來藏心-阿賴耶識 -《般若波羅密心經》的真實義理----觀自在菩薩之密意,樓主您將知道如何正確讀誦正解 此經-第八識-如來藏心-阿賴耶識-《般若波羅密心經》等等......
檢視圖片
檢視圖片
還請有善根福德之網友務必詳細恭閱大菩薩 平實導師 的慈悲開示
請恭閱
檢視圖片
《心經密意》 --心經與解脫道、佛菩提道、祖師公案之關係與密意
--- 大菩薩 平實導師 講述 ---
第五章 心經之密意
第一節 觀自在菩薩之密意
....略
我們就開始一句一句、一段一段的來講《心經》:
「觀自在菩薩」的密意,就是在講:真心與妄心和合並行,也就是宣示:欲界的眾生是八識心王和合在一起來運作的,能夠如此現觀的人,就叫做「觀自在菩薩」。請問你們:「觀自在」這三個字所講的境界,有沒有能觀?有沒有所觀?(大眾答有)是有嘛!如果沒有能觀的心,怎麼叫做「觀自在」?但是,能觀的心卻不是自在的,而是以我們這個能觀的心,去觀照到另有一個本來就自在的心;找到了本來就自在的心,而能夠這樣現前觀行的菩薩,就叫做「觀自在菩薩」。
當你找到第八識之後,你可以隨時隨地現前觀察:我有一個自在的心,這個自在的心呢,當我怕死怕得要命的時候,祂都不怕;當我興高彩烈、高興得要死,譬如忽然中了十幾億樂透第一大獎,你高興死了,可是祂仍然不會有一絲一毫的高興;祂既沒有生氣,也不會歡喜,祂始終是無動於衷的,始終是自在的。如果是會高興、會討厭、會思量的覺知心、作主心,一定是不自在的心;為什麼呢?因為只要別人稱讚你一句,你就高興了,你隨著人家的語脈轉去了嘛!如果是會高興的覺知心,那人家罵你一句時,你也一定會生氣的,還是又隨著人家的語脈轉去了嘛!像這樣子,怎麼叫做自在心呢?
如果是絕對不會高興,也絕對不會生氣的心,從來都不動的心,那才算是真的自在心;這個心啊!不管你怎麼樣,祂始終就是如如不動,始終都是無所住的;在如如不動當中,祂卻又不斷的在運作--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才叫做自在的心!那麼「觀自在菩薩」的意思,就是告訴你:菩薩現前觀察到有一個本來就自在的這個心,這個本來自在的心,和覺知心的我,和思量心的我,和能觀察的我同時存在。能夠這樣現前觀察的人,就是「觀自在菩薩」。
為什麼玄奘大師不把它翻譯做「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為什麼不這樣翻譯呢?因為《心經》所說的這種菩薩境界,並不是用在觀察別人身上嘛!「觀世音」是要觀察世間眾生心聲的,但是「觀自在」卻是要觀照自己的自在心欸!可以現前觀察自己的真心本來就自在,這才是「觀自在」的真正意旨啊!
可是,當年我過了牢關的時候,我卻作了一個對子:「真心清淨,不觀自在。倒駕慈航,常觀世音。」因為 張 老師送我一幅大陸的不知名人士畫的白衣觀音圖,我把祂裱起來,心想左右應該有個對聯,所以就擬了上下聯,請張 老師幫我寫好,我就把它跟觀音聖像一起懸在我家佛堂壁上,上聯就是「真心清淨,不觀自在」。大家都說「觀自在」我卻說:「你就是不去觀祂,祂也是自在的啊!」……
----請續點恭閱
檢視圖片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2015/book2015-5-1.htm
檢視圖片
檢視圖片 如是這時,還請網友務必當知:正覺靈山菩薩海會正是時候。《妙法蓮華經》正法殊勝因緣難值遇, 應如是智者當速來之安住之: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