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有林地和原保地的管理必須回歸環資部!」針對立法院29日將審查政院版環資部組改草案,環團28日召開記者會強調,以過去農委會管理林地的思維,林地若再由農委會掌控,土石流、山崩等災害將越演越烈;立委田秋堇和林淑芬也認為,林地管理應全部納入以「保育」觀點出發的環資部。
立法院29日即將進行「環境資源部組織條例」的朝野協商,目前行政院版環資部決議切割林務局,將原由林務局轄管的20多萬公頃公、私有林地和原住民保留地,劃入組改後的農業部「林業司」。為此,地球公民基金會和蠻野心足生態協會28日針對此舉召開記者會痛批。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指出,據水保局統計,目前農委會管轄的20多萬公頃林地,有1萬2600公頃土地遭違規使用,是全台最嚴重的「超限利用」地區;日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更坦言正在規劃「混農林業」,未來森林栽種哇沙米等景象,恐再度擴大。農委會對於林地管理的思維根本毫無「保育」可言。
此外,依現行組改計畫,國土管理恐呈現「精神分裂狀態」。基金會研究員呂翊齊表示,通常位於上游的國有地已劃入環資部,但目前多位於下游的公、私有林和原住民保留地卻要歸屬農業部,未來「森林法」會有2個主管機關,林地管理將繼續上演「保育」和「開發」兩陣營大戰。
李根政強調,台灣樹種繁雜、木材品質不均,且多分布於脆弱的集水區上游,因此台灣的林地不適合開發,必須仰賴大量進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林子凌指出,水是一切經濟生產的命脈,但台灣僅藉著降雨帶來的水資源根本不足,必須依靠森木的水土涵養功能,水資源才能夠留住。
對此,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教授楊國禎認為,林地管理不應切割成環資部和農業部分管理,台灣地理環境坡度陡、林相複雜,回顧過去政府失敗的造林政策,管理林地不可再用經濟角度思考;另一位資深林業管理人員也建議,若林業管理要由未來的農業部掌控,那農業部應該提出具體的生態保育政策才行。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